童郁庭
原就讀學校 成大/醫工
考取學校 中興/後西醫系
中山/後西醫系 

生物:黃彪老師的課程風格非常活潑,課本內容十分豐富,
加上老師在上課時所補充的筆記,涵蓋了幾乎所有考試重點。
只要把課本和筆記讀熟,再搭配歷屆試題真詳解,就能掌握絕大部分考試內容。
題庫班使用Kahoot!進行課堂測驗,每次上課前先預習指定範圍,
這樣在上課答題時能即時驗證學習成效,課後也有題本能繼續反覆練習,對於最後的衝刺階段相當有幫助。

生化:于傳老師的生化課程內容很詳細,對於生化零基礎的同學來說也能輕鬆入門。
老師上課時經常補充一些對比表格,題庫班的講義中也整理了許多表格,
這些資料不僅提高了複習效率,還對記憶有很大幫助。
每次課前的小考讓我能在複習上週內容的同時,了解自己在哪些部分還不夠熟練。
老師的小考題目也很值得反覆閱讀。

物理:金戰老師的課程會將物理原理講解得非常清楚,並不是直接套用公式計算題目。
我認為,理解物理原理和公式推導過程,能幫助我們更容易在運用公式時避免錯誤。
老師也會定期安排提問時間,在解答問題時很有耐心,
對於我在課堂上未理解的部分,以及不會算的題目,都能夠詳細解釋清楚,讓我對物理知識理解更透澈。

化學:李鉌老師的化學課內容豐富且詳細,涵蓋從基礎知識到進階的複雜題目。
筆記書一定要認真記,因為它濃縮了所有課程重點,尤其在考場最後複習時,翻閱筆記書就足夠了。
雖然後西的考試科目中沒有有機化學,但考試中仍有幾題來自有機化學領域,
李鉌老師會在課程後期加強有機化學的內容,對於後西學生來說,這些內容基本上足夠應對考試需求。

英文:許俊老師的課程內容分成幾大主題來講解文法,課堂氣氛活潑,並且會隨時補充單字。
我覺得上完老師的文法課後,能夠掌握大多數會考到的文法,
單字部分則需要自己多加背誦,可以從歷屆試題中的單字著手,這樣能提高學習效果。

高元的老師們都非常樂於解答學生的問題,
當我在複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聽完老師的講解後,我能對相關知識更加熟悉,比單純自己讀書來得有效率。

此外,
我強烈推薦模擬面試,學長姐們設計了題目讓我們進行實際演練,
最後再給出答題方向和建議,這對實際面試幫助很大。
這不僅讓我提前了解出題形式,還能讓我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楊家定
原就讀學校 高醫
考取學校 114高醫/後西醫 

面試:31.80     成績:73.35

生物:黃彪老師上課都會從大架構講解到各個細節以及強調哪些細節該注意,
在準備上我認為是很有架構性以及邏輯性的。
我認為生物這一科是很需要圖片去輔佐記憶的一科,
黃彪老師精美的課本以及彩色圖片在幫助記憶上有很大的效果,老師的課本以及上課時額外的筆記和最新知識的補充基本上對於在準備後醫生物的部份都是十分足夠的。
另外也蠻推薦老師的題庫班,老師會幫你抓出一些容易有盲點的題目,
可以讓你在最後複習的階段時搭配題庫使用,
基本上後醫的生物就是考古題練熟,行有餘力時可以練寫題庫,並且把老師上課時強調的觀念熟記。

生化:于傳老師的上課方式非常清晰易懂,
從最基本的觀念一直延伸到進階的補充,
不論是酵素、分生、代謝都是非常有脈絡以及架構完整。
我認為老師的重點在於平常上課的筆記,
講義內的重要觀念加上老師的上課筆記可以讓我在生化這科省下許多備考的時間。
老師幽默的上課方式以及老師教授的一些背誦口訣的確讓我在準備上輕鬆了不少,
另外每堂生化課也都有老師自己出的測驗考卷,
這些考卷除了幫助我加深課堂內容的印象外還可以幫助釐清一些容易混淆的觀念,
我自己是會把這些小考考卷整理起來,並且在考試前有再把容易錯的題目重新複習。
老師的題庫班絕對是大力推薦的,
老師會把歷屆的考古題幫你掃過一次,並且延伸以及複習重要的觀念,
我認為題庫班在最後衝刺階段可以幫助我更加深印象,並且再次釐清易混淆的重要觀念。

化學:李鉌老師上課從基本的高中化學觀念循序漸進延伸到大一普化的內容我認為是讓人非常清晰易懂的,
同時老師對於每一章節會考的重點內容都會再三強調,
這讓我在準備起來時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搭配上老師精簡的筆記書讓我再在複習的時候也可以省下許多時間。
我認為後醫的化學很強調熟練度以及計算速度,
老師堂課中也都會有課後練習以及隨堂小考,
在這樣諸多題目的練習之下可以更快速地訓練出考生對於題目的敏銳度以及計算速度的提升,
另外老師還有整理出一本鑑往知來,我認為這本可以更快速地幫助我去了解以往考古題的考試方向,
因此個人十分推薦一定要寫!
另外如果有問題想問老師的話,老師在LINE群組裡回覆問題也都很迅速!
老師的題庫班強烈建議一定要上,老師除了利用題庫班幫我們精準猜題之外,
同時也會加強一些高醫考過的有機觀念,我認為這對考生是十分有幫助的,
而且可以利用最後題庫班的模擬測驗來維持考試前的做題手感!

物理:我高中就是補吳笛老師的物理。
老師在觀念的講解上十分的用心以及讓人容易懂理解,
對於當初在指考物理拿到不錯分數的我,後醫的物理我也是很放心地交給吳笛老師。
老師在高中物理延伸到大一普化的部份其實是講解的十分清楚的,
並且老師在上課時講解的例題都也是十分經典的題目,
另外也是很推薦金戰老師的題庫班,老師的題庫班可以讓我維持考前的做題熟練度以及速度,
並且我認為老師挑的題目也都蠻符合高醫會出題的類型,
考生可以利用題庫班來快速有效地找出自己對於哪些章節及題型還不夠熟悉進而再去做加強。

 
賴駿琦
原就讀學校 台大/分醫所
考取學校 一年考取114後西雙榜—
高醫&中興 後西醫 

今年有幸考取高醫和中興後西醫,以下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未來的考生們。

背景:台大醫學院研究所畢業,當研究助理將近3年,有兩篇國際期刊,離基礎學科有些久遠,
忘的不少,當然我對於生物生化確實比較有概念。

今年是我第一年準備,原本以為要兩年,真的很幸運可以今年上榜。
我約莫是去年九月開始準備後西醫考試,9月前對於考科完全沒有準備。
我是全職考生,補習班的選擇是高元線上雲端課程,
讓我可以盡量有效率的在有限時間學習,我會以2倍速觀看,重點會重複聽取。

我不是個早起的人,
個人認為一定要先規劃課表跟讀書方式,視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找出最適合的讀書規劃。
不能急,一定會有嘗試和迷惘的過程,不斷經由寫題目更正規劃,最後找到一個效果最好的方式。
不一定是和誰誰誰一樣才是對的,有計劃性、規律且自律的執行讀書計畫才是重點。

我的時間安排:
10:00起床到11:00前,背30 min單字
11:00開始上課
12:30吃飯+午休到14:00
14:00~18:30上課 18:30吃飯+休息到20:00
20:00~24:00 複習+寫題目
24:00後看劇休息
1:30 睡覺

星期一到五我會較嚴格執行上面讀書規劃,
禮拜六、日則會運動、出門,或是休閒的念書、補進度、寫題目。
當念到心理出現大量負面能量的時候,我會停止讀書,處理好自己的狀態非常重要,
讀書的效率也會有差,要不斷與自己對話。

生物: 黃彪老師的課本很厲害,有邏輯的安排且有許多圖片和圖表幫助記憶。
我認為念完課本就可以把握大部分的題目了,沒有額外多讀其他資料。
老師上課時常會提點重點,至少老師說重點的部分,我會盡量掌握,
個人覺得足夠應付考試,行有餘力或有多餘時間在記憶更多細節。

我會以考古題抓取重點,對於一般學生來說,大方向應該就足以確保有上榜的分數。
須注意時間安排,生物範圍非常廣,但後醫還有其他科要顧好。

生化:于傳老師—
以考試導向來說,于傳老師是我遇過最厲害的生化老師,
課堂筆記簡潔又清楚,幾乎是直接幫考生整理好了重點跟架構;
老師口才也很好,偶爾會分享一些故事,我認為蠻有啟發性的,節奏也掌控得宜。
課堂上會分享一些口訣,有助於背誦,我自己會額外寫起來,確實幫助我更好記憶。
我個人考前只看老師的筆記,讀了3次,沒有額外讀其他資料。
課堂前的小考,可以用來調整並檢視自己的讀書方式,
我自己會在腦中構思該題要考的重點是什麼,然後整個路徑想過一遍,再對一次筆記看有無疏漏。

化學: 李鉌老師是行動題庫,腦袋中有太多的題目,且準確到年份跟第幾題。
故李老師可以依此分析哪些題目是熱點、哪些有考過但是幾年沒考了等等,
我個人蠻相信老師的,所以老師有提點的重點概念會特別複習,也確實考了出來。
李鉌會精心挑選很多題目,當作課堂前小考,
我認為十分重要,難度大概就是高醫化學題目的難度(或許再難一點點),
很好用來測驗自己掌握多少概念,做錯的題目我會特別整理。
老師提供的題目非常多,考前我就是一直寫題目。
對於有機化學,李老師上課會教到基礎有機
我一開始就很明確打算放掉有機,考試時,除了老師上課提過的有機概念,其他題目我就果斷放棄,
也可以節省時間給物理。

物理: 金戰老師的上課風格跟我很合適,條列式的呈現重點和公式,
針對該章節公式應用解析相關例題,最後整理出該章節相關歷屆試題。
講義去蕪存菁,對於基本分數已經足夠。
我的準備方式就是整理公式並背熟,搭配老師的分章題目,練習題目閱讀和公式的應用。
我考前準備就是針對考古題練習,一定要做到每題都會的情況,
同時也會計時,我會讓自己盡量在40分鐘寫完45題。

我讀書策略是選擇犧牲英文的時間來準備其他科。
(P.S.我必須坦白我對自己的英文過度自信了)

面試準備:
對於基本議題和法規的掌握,我只有看高元提供的資料,就我個人角度我覺得十分夠用了。
面試的重點,不是要用題目難度考倒你,
而是在你需要抓到這題目想要考的核心概念是什麼,用多角度分析,
並連結到你自身經歷,能夠練習到不緊張的表達,應該就可以贏過一部份的人了。
自介應該大家都知道是必考且很重要,最好是可以找人修改或練習。

總結與心得:
就我個人認為,後西醫不僅是考學科內容,考試策略也非常重要。
除神人以外,大部分的考生需要制定好考試策略,相信自己並嚴格執行,
例如:放掉有機、化學兩分題先寫等等,
而在準備過程就必須不斷練習這些考試策略,
找出自己使用哪些策略會達到分數最大化,
可以從課堂小考、模擬考等驗收並修正自己的策略,上考場就是堅信自己的策略,果斷執行,該放棄就放棄。

此外,我認為讀書計畫很重要,
上榜的學生大部分都有很明確且規律的讀書計畫。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考試狀態,
以我自己為例,考中山中興的時候,都是前一天23點直接到天明,
考高醫就只睡了4個小時,當天又剛好在冷氣口下,寫到發抖流鼻水,寫完題目就不是那麼順手。

準備後醫是一條艱辛的過程,我會比擬成做實驗,
先設定假說(短期目標),執行實驗(讀書計畫),分析結果(小考or寫題目),
這個過程會失敗很多次,但每次失敗和修正,都讓你更接近成功。
不要害怕失敗,在準備期失敗越多,學會的也更多,反而應該高興。
把握好自己的強項科目,不亂猜題都會有機會,後醫只需要把握基本題就足以達到上榜的分數了。

最後想感謝陪伴在我身邊的所有人,提供我情緒支持和各種幫忙,
以及嘉義高元的工作人員
儘管我是線上課程,他們還是很認真地回答我各種課堂或考試相關問題,
讓我可以安心且順利的準備考試。

在此預祝未來的考生,一切順利!

 
徐信寰
原就讀學校 成大/物治
考取學校 ☆ 雙榜 ☆
高醫-後西醫
中興-後西醫 

應屆成大物治系畢業,目前25歲,ENTJ
過去沒有補習的經驗,高中學測成績 69/75,大學在系上排名約前25%。
正職工作到今年2月,後續轉為全職考生準備最後三個月的筆試與面試。

113年: 清大-筆試127.5 (未進面試)
高醫-筆試 英文57.75+10 / 生生 72.25 / 物化 72.5 / 總分212.5 (未進面試)

114年: 興大-筆試 375.5 / 書審80.51 / 面試 86.94 (正取)
高醫-筆試 英文57.75+10 / 生生 99 / 物化 95.75 / 總分 262.5 / 面試 32.7 (正取)

台灣針對獨招或是專門技術考試的補習,似乎一直是賣方市場,
所以審慎評估自己的念書習慣與補習開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對於我來說,因為自己在準備考試上,不喜歡悶在封閉的教室裡上課,
同時也因為有正職工作在身,因此選擇線上課程對於我來說會是最有利的選項。
再者,補習班的課程在推進的同時,往往不只有一般的進度班,
常常還會有其他名目的班別與額外費用,比方說總複習班、題庫班、模擬考班、衝刺班等等,
在考量到補習班正課報名的前,
也很建議大家向補習班詢問後續相關班別的內容、項目、價錢、與上課時間,
再對照自己的念書習慣來做決定。
以我來說,各家補習班在線上設備大同小異,
因此正課班額外的名目以及如何向老師或同學發問與互動,就成了我在選擇時很在乎的一部分

再來針對各科的部分,淺淺談論一下自己的師資選擇。
試聽非常重要,同個補習班裡各科的老師授課方式不同,
同個科目的不同補習班老師授課方式也不同,
分析完自己在這場考試的劣勢之後,可以把合適的清單列出來,
真的遇到不同科別需要不同補習班老師時,可以考慮透過管道去獲得聽課的機會。

我最後的選擇是高元補習班,主要在於詢問補習班課程、費用、系統操作等等問題時,
小編或行政在回應上讓我感受到補習班的誠信,以及因為班系的規模不會太過龐大,
在線上群組裡與同學或老師的互動,並不會太過繁雜,
老師也不會因為需要兼顧大量的學生問題而讓學生的提問有被冷落的感覺。
在師資選擇上,我明白自己是生化小白,以及體認到在化學和物理考科計算熟練度的不足,
高元在生物與生化師資的搭配、化學老師對學生備考的態度和準備建議、
物理老師在解題上的觀念和圖像建構,也恰好打中自己在準備上的弱點

關於生物的準備,黃彪老師給予我的幫助,在於觀念的補強。
生物考科對於後西考生來說,有不少單字與定義需要記憶,
接著透過舉例的方法,來讓自己確認是否瞭解了這個單字與他的定義。

舉例來說,像是近年來常考的細胞傳訊、蛋白質在細胞內的運送,
除了記憶不同種類的傳訊之外,老師也很擅長將不同章節提到的訊號份子或是物質,
在課堂上提出來刺激大家思考,幫大家補足跨章節的整合。
除此之外,老師的全彩講義、練習題也整理得完整,幫助我快速整理近年考試熱區

于傳老師總是能用簡單的話語,來描述複雜的機轉或是不好背誦的資訊,救了我這個生化小白
上課的過程,感受的出來老師在生化學科知識量的充足,
也因此能幫學生們分析應該花多少心力在哪些部分的閱讀。
除此之外,對於老師課程的安排我也感到很驚奇!
老師課程安排的方式與原文書編排上略有不同,調整順序後,幫助我在閱讀和理解生化上裡複雜的資訊。
我還想分享的是老師的模擬考出題,
每次模擬考在準備的時候,都覺得老師下手好狠,
把很多跨章節的概念考出來~
不過我也很謝謝老師的推波助瀾,讓自己在考前能盡力克服近年常考的偽單選難題。

關於物理的準備,
吳笛老師是我在高中就聽說過的知名補教老師,
果然在解釋物理的概念上,比自己看原文書輕鬆許多
和老師一起搭檔的廖信宇老師,更是將電磁學的概念用更多圖像化的方式來幫助我記憶
物理考科在高醫的考試中,在公式記熟的情況下,難度不會太高,
因此怎麼樣最大化記憶公式和原理就成了這個考科高分的關鍵之一。
老師們除了在上課過程中將詳解、速解解釋清楚外,也常常用拼圖或是座標圖的方式,
來講解複雜的公式記憶方法。對我來說,我會覺得這個方法對於提升做題速度有很大的幫忙!

關於化學的準備,李鉌老師大概是老師群裡最多金句連發的老師了
老師似乎看透了人性的弱點,在學習上可以說是近乎99%理性的老師(保留有1%的感性)。
課前預習、課堂上掐緊時間的小考、課後練習題本、考古題本等等,
讓我能在考前三個月的衝刺期裡,很認真的配合進度做題目的熟練。
同時,老師也很鼓勵大家直面最脆弱的部分,
比方說錯題本的製作、協助大家蒐集永遠寫完不完的題目等等。
我很喜歡李鉌老師說的一句話,
大家不是來做學問的,所以我只是在幫助各位在這場考試拿到該拿的分數而已。
我認為這句話貫穿了找補習班協助備考的精髓,
也和我每次點開高元補習班線上課程網頁時看到的那句話相呼應,
「往對的方向努力,才有機會事半功倍。」

關於面試的準備,
很感謝補習班召集學長姐來協助我們在面試過程的準備
這次的模擬面試,除了讓自己更清楚面試流程的細節外,
也獲得了學長姐對於面試應答上完整的回饋。
因為我是線上班的學生,我也終於在實體的練習中,見到了未來可能一起在教室裡努力的同學

最後,我想做個總結。
在我準備這場考試以前,我沒有任何補習經驗,我也有些排斥補習
但對我來說,後醫系的入學考試,因為考試範圍之大,請專業有經驗的團隊協助自己把準備範圍框住,
好好的往這個方向努力,真的能為自己節省許多心力與時間。
雖然我不鼓勵凡事皆要補習的風氣,
但我認為在了解自己的狀況後,如果你需要的也是一個帶你走向捷徑的門路,
那我會覺得可以認真考慮是否請補習班來擔任那位引路人~

如果,在面對這場考試你不曾補習,
或是你有滿手資訊卻不知怎麼應對考試的人,也很歡迎和我聊聊唷~

 
馮OO
原就讀學校 高醫/職治系
考取學校 ☆ 連三榜 ☆
114高醫-後西醫
114中山-後西醫
114中興-後西醫  

有幸今年三榜(中山備取1x,中興、高醫正取,清大沒考)
私醫執照系畢業,大學頂多學個普生就沒相關考科
(還開外掛狂背外系考古才勉強通過,差點被當),
本身科系文組味道比較重,實屬假三類

109指考:英文84.5/數甲36.4/化學66.8/物理63/生物67.2

 

英文

雙生

物化

總分

面試

書審

113 高醫

57+8

7x

5x

186

-

-

114 高醫

59+8(作文4分)

9x

8x

249.75

34

-

114 中山

72+8

105

7x

255左右

79.79

-

114 中興

90+8

130

物理82

化學55.6

357.6

88.35

82.72

高中除了英文以外都慘不忍睹,觀念和解題技巧都是在後醫時代才建立。

準備策略:
本人最大優勢–善於分析自身優劣和考試所有可能性,找出達成目標的最短路徑。
在翻完歷屆學長姐心得以及高元所有後西的影片,設定以下的戰略:

筆試:分數落於250~270就有機會上榜,意即「拿到六成五就足以上榜」,
即使有倒扣,實際執行並不困難。
按二八法則,熟練考古題就能拿七成以上分數,
所以只要把考古弄熟,就有機會滾進面試。

面試:如果筆試慘如我,面試就要驚天動地、完美演出。
所以大學時我就有意參加USR讀書會、研究計畫(有參與IRB申請,中山面試居然用上)、拿幾張書卷獎撐場面。

讀書方法:本人筆試分數普普,推薦跟我一樣以拿到面試門票為目標的朋朋服用。
大三有先偷跑上雙生、普化面授,
但因為學校課業過於繁重,無心複習,只是囫圇吞棗,約略知道有哪些章節。
考古沒寫、筆記沒複習,純跟課,唯一的優勢是分類學背得還算扎實。

順便推薦學長的心得影片,今年照搬讀書方法和心態,學長太神了(๑´ㅂ`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qehIHCies&t=1s
[高元補習班][學士後西醫] 考取109高醫學士後西醫 余承曄 心得分享

生物:生物算是我最喜歡的科
跟課期–預習:能做就做,不能就放掉。
來不及至少背熟課本前面的心智圖、建立基本架構避免上課迷路;
有餘裕再背藍字羅馬數字大架構、紅字、看看後西玩過啥花樣。
剛開課尚且能扎實預習,後面就會開始偷皮。
但老師也知道學生後期疲憊會放慢進度,所以不用太逼自己。當然預習後效果最好,隨緣求之。

上課採面授,用帶筆記的舊課本,上課幾乎不寫字,全程專心聽講,版書拍回家。
老師通常會把考點講到耳朵長繭,上課至少能記住六成,回家複習就撿芝麻梳理架構。
老師通常會先拿一張課本以外的圖講整體架構,
這時就要開始狂背狂理解;接著再分段講各架構的重點和考點,搭配多張圖反覆講到你懂。
這時我會超專心聽懂內容,然後趁閒聊、換頁、寫板書的空檔,在心中瘋狂默唸剛才的內容。

生化:于傳老師超可愛,每次上課都很開心!老師超會給情緒價值。
跟課期–于傳上課筆記都很完整,
所以我就是看課本→默寫內容跟老師的上課筆記對照補充。
如果跟我一樣是生化大白癡,強烈建議一定要「背結構」。

衝刺期雙生一同準備,請參考生物。
我有報題庫班a.k.a考古大集合,通常一天唸0.5~1本,
並把考過的所有代謝路徑都默寫,前後來回唸了約5~6遍。若有餘裕可寫醫師國考。

物化:今年目標是弄熟考古即可,題庫全丟掉只寫上課講義,
題目太難就在心裡和老師說聲抱歉然後跳過。
每份考古大概寫了6~8次,只要觀念熟計算不要太爛,
以現在題目難度絕對有機會保住面試基本盤。
物化最關鍵的是「應答策略」。
我會先花兩分鐘掃過整份考卷,釐清難度,
把不會的有機、落落長物理直接打叉跳過,
然後照順序:2分化學觀念 → 2分物理觀念 → 1分觀念 → 化學計算 → 物理計算。
今年剛寫考卷就發現化學爆難,寫完觀念直接放掉化學計算,
改先寫物理計算。策略奏效,成功穩住基本分得以進入面試。 

英文:我選章超老師,
我拿同學舊講義開兩倍速,每天睡前看一堂課(45分鐘),但最後沒看完。
有問題問老師臉書都回覆很詳盡。 

模擬考—三間補習班都有考過,每次考完都大破防。
高元排名約在十名左右,其他家倒數到天崖海角。
最貼近臨場感是高元雙生的模擬考,寫起來跟考場一模一樣。

(因版面有限,面試詳細資料,請參考:高元面試服務區)

 
葉上誼
原就讀學校 中國醫-藥學
考取學校 雙榜!!
高醫-後西
中興-後西
 

114有幸上榜高醫/中興,一年半備考時間都在台中高元

生化—于傳老師
上課講解十分清楚,都能將來龍去脈串起來,覺得非常幫助記憶,
而我自己在上課後會將當天的筆記整理好,並額外做成自己的筆記。
114高醫的生化偏難,但是幾乎大部分都還是在老師的講義裡面,所以不必擔心讀的不夠
只要把老師講義念熟就可以了!!!
現場問問題時老師都很有耐心,而且會延伸觀念,
所以我很喜歡去問老師問題,總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線上問問題老師也都會快速回覆,是一位為學生著想且超級專業的老師,大力推薦!

生物—黃彪老師
個人覺得生物這科其實不好準備,內容很雜,
但是老師上課的邏輯很清楚,通常聽完課就能掌握大部分的重點,
因此下課後我就是簡單整理一些需背誦的知識,做成筆記,
我特別喜歡他黑板手寫的筆記,常常一張圖就能掌握該章節的重點,推推!

普化—李鉌老師
我很喜歡老師講義搭配筆記書的設計,可以節省自己製作筆記的時間
筆記書就是精華的重點整理,課後小考也是很好檢視自己觀念的機會。
李老師猜題很準,很推薦老師的題庫班,讓我最後統整時能夠高效率的複習

最後謝謝台中高元的行政人員,很有效率的解決我的問題,再次感謝

 
周祐丞
原就讀學校 高醫 /藥學系
考取學校 ☆ 連三榜 ☆
114高醫-後西醫
114中山-後西醫
114中興-後西醫 

高醫:筆試 260.5,面試30.3

師資- 生物(黃彪)
我認為說,高醫的生物考題基本上都是基於原文書脈絡出題,
黃彪老師的課本編排也是完全依據原文書脈絡,上課講解邏輯也貼合原文書的思維,
剛開始可能會跟不上,但熟悉之後就能感受到他的教學一以貫之、層層遞進,
而且會很輕鬆。
我個人喜歡上課時回答問題,一方面是與老師互動時、整體的上課節奏比較良好,
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在迫害他人的受教權,兵不厭詐,這是戰爭。

師資-生化(于傳)
老師是我心中唯一選擇,老師的整體規劃非常有系統。
不僅多年授課經驗,也具備實驗實作與生物技術的第一線理解,
尤其在代謝與生技題型上,考前分析與補強都非常精準。
我在生化的準備上全程以面授為主。
小考卷非常精華,會反覆出現關鍵概念與易混淆細節,是我記憶的主力來源。
題庫班階段,我也會學老師的做法,從考題反推回觀念,自己整理區塊式的筆記。
這樣不但能最大化讀書效率,也讓我在考前複習時能快速抓回記憶點。
比如proofreading的酵素有哪些?高醫考題很多時候真的考出來就長那樣而已。

師資-化學(李鉌)化學這一科我本身對化學已有一定熟練度,
所以會自己先寫過課本所有例題,然後上課主要是在複習觀念的解說跟課文,
講解題目時大部分就是順順的聽過去,有特別錯題再特別註記檢討這樣。
老師在課堂上講解邏輯清楚,課本例題安排精準,筆記書也是很棒的產品,我考前就帶筆記書上場而已。
李鉌在題庫班除了針對普化做考猜以外,專業有機、無機點群這種高醫偶而發瘋出題的內容,
老師也會進行考猜跟選題;對於有恐懼有機症候群的朋友,我覺得cp值很高

師資-有機(李鉌)很多人都會思考到底要不要加補有機,
先說結論:第一年不要補,第二年有餘力可以補,要補也不要全部,
就算全補了也沒空背試劑跟反應名字,中興考出來還是不會寫,就是在浪費時間。
我課程主要把課本A B冊補完,弄懂基本反應機構、各種比大小、酸鹼度比較、
官能基判別以及圖譜判斷等核心觀念就可以了,高醫最瘋的時候也差不多考這些。
會選擇李鉌老師的有機原因無他,
我很喜歡有機跟普化是同一個老師,因為觀念可以交互融會貫通,特別的省時間以及有讀書效率

 
張塔妮芙
原就讀學校 北護/諮商
考取學校 中興-後西醫  

非常榮幸能在今年順利上榜中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對我來說,這場戰役是一段必須比別人更努力、也更漫長的旅程。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背景:
我是高職商科出身,大學讀的是國北護的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是個徹徹底底的零基礎考生,對物理化學、生物生化概念完全等於零

剛開始準備後醫時,常常覺得沒有人比我更像一張白紙。

但我想說的是—連我這種起點落後到不行的人都能考上,
只要方向正確、策略合理、願意撐過去,大家一定也可以!
以下是我的心路歷程跟準備方法,供大家參考!

制定長期計劃,兩年打底穩扎穩打:
在報名補習班後,我很快意識到這場考試對我來說不是一年能結束的挑戰,
而是至少需要兩年的準備。


因此,我一開始就設定明確的階段性策略:
第一年主攻「雙生與英文」,「物化」則先以看完課為目標,了解各章重點與難點。
第二年則進入強化期,把「物化」與「題感」補起來,並整合全科知識。

生物:從零開始靠「板書 + 題目導向」打穩基礎:
在選擇生物老師時,我google了很多學長姐的建議,發現黃彪老師幾乎是「新手一致推薦」。
於是我毫不猶豫選擇彪哥,也果然沒選錯!
我的起點真的非常低,剛開始上課時甚至連ATP是什麼都不知道,細胞器的功能也從來沒學過。
對大部分人來說完全不費力的細胞學,我花了兩個月才讀完,
甚至第一次模擬考成績只有個位數XD
但我是個頭很鐵的人,我知道程度差不是問題,放棄才是。

第一次模擬考結束後,我決定改變讀書策略,開始狂刷題庫與考古題。
每一道錯題,我都會追根究柢弄清楚「這題到底考什麼觀念」,
再回頭從那個觀念出發重新看講義、重寫筆記。這個方法讓我在第二次模考之後就有明顯進步。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彪哥的板書與全彩講義,對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真的是救命神器。
無論是細胞構造、代謝路徑、分類圖表,都能一目了然。
還有彪哥本人真的超親切,問再蠢的問題他都會耐心解釋,跟他壯碩的肌肉反差超大XD
也因為這樣,我才有勇氣一直去問問題、不怕出糗。

生化:筆記即聖經,從無到有的逆襲之路
生化一開始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書,我連「碳接四鍵、氮接三鍵」這種基本原則都不知道,
光背熟20個胺基酸的結構就花了我一整個月。
但也是從生化這科開始,我體會到「老師的筆記=上榜捷徑」這句話。
于傳老師的課程節奏清楚、整理條理分明,筆記內容精煉又實用,
幾乎每次卡題目時,只要回頭翻筆記就能找到答案。
不用一直翻書、也不會迷失在過多的資料中,對像我這樣的非本科學生來說,真的是事半功倍~
此外,于傳老師不只是生化專家,更是超會陪伴考生的「心靈導師」。
我有幾次讀到很迷茫,不知道方向對不對的時候,去問老師,老師都會給我非常實際的建議。
他看過太多考生,知道什麼方式最有效,能根據每個人的狀況給出對症下藥的策略。

而且有件事我一定要提醒大家:于傳老師的筆記務必要保存好!
不只對考後醫有用,上榜的學長姐們也都高喊醫師國考都靠老師的生化筆記XD
老師的筆記絕對是大家成為醫師路上的珍寶!

兩年內,我從模考只有個位數進步到後醫考試拿下110多分。
能有這樣的轉變,除了自己的努力,更要感謝黃彪老師與于傳老師的教導與支持
沒有彪哥的板書、解題的溫柔跟耐心、全彩講義,我真的不可能短時間學好生物;
沒有于傳的精煉筆記、上課清晰的口條、用心編排的講義,我也不可能短時間就學好生化。

第二年,我開始進班上物理跟化學

化學:老師的一句話,徹底改變我對考試的看法
一開始,
我對化學的熟悉程度大概就停留在國中那句「清理那家如射靶」的程度,連週期表都不太熟。
當李鉌老師一開學就要求大家把整張週期表背起來時,
我內心其實超級崩潰,但就像前面說的,我是個頭很鐵的人,還是硬著頭皮背,
每天啃一些,花了整年才把整張表背完(包括電子組態)。

前幾個章節我還算跟得上,但到了氣體、溶液,我開始感覺吃力。
這時,傳說中的「考試機器人」李鉌老師正式上線XD
他用許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講解抽象概念,還搭配一堆好記的數字與解題套路,
一步步帶我們用「解題邏輯」而不是「原理推導」來看待考試。

我一開始心裡還是有點抗拒,總覺得「不懂原理、只背數字」好像有點不踏實,
直到有一天,老師說了一句話:「後西的物化是一分鐘要寫完一題的考卷,
沒人會在乎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只看你有沒有寫對。」
那一刻我突然醒了。這場考試不是在比誰理解得深,而是比誰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產出最多正確答案。
物理跟化學只是通過入學考試的一個門檻而已,
於是我決定放下「考生的道德良知」,全心全意投入老師的解題策略與數字記憶法。

慢慢地,我發現原本覺得很難的化學,
竟然變成我最有把握、最好拿分的科目!中興的化學考卷,我覺得自己該拿的分數都拿到了,
完全是拜李鉌老師所賜。老師的方法幫我建立起解題的效率與信心,真的非常感謝他的用心與帶領!

最後,我想送給所有正在這條路上奮鬥的考生一句話:
你覺得不可能,只是因為你還沒用對的方法,撐過那段最辛苦的時光。

很多人聽到我的背景後,問的第一句總是:「妳怎麼敢來考?你知道其他人都是什麼背景嗎?」
我都會笑笑地回答他們:「我知道,但我也知道我自己做得到。」
在準備這場考試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來自親友的質疑與不理解。
這時候,我學會了最重要的一課—穩住自己的心比什麼都重要。
只要我相信我考得上,相信我的策略是對的,那麼別人的懷疑就只是他們的課題,與我無關。

當然,我也曾經懷疑過自己。
但每當這樣的念頭冒出來,我就會回頭看看自己到底學會了什麼、進步了多少。
我從一張徹底的白紙,走到能與人討論複雜題目;這份成長,是我最大的力量與肯定。

我希望我的故事,能鼓勵那些在這條路上還走得跌跌撞撞的你們—
你真的已經走得很遠了,只差最後幾塊磚,就能站在夢想的門前。
千萬不要放棄。我們一起走到終點。

 
應蕎
原就讀學校 中山醫/護理
考取學校 ☆ 雙榜 ☆
高醫-後西醫
中山-後西醫
 

生物/黃彪:我個人是雙生比較弱的,超級推黃彪老師的全彩講義,
會讓讀書增添一點趣味,講義裡也會有紅字或粗體標記重點,還有統整的表格,
對於要快速抓重點的同學非常友善。
老師上課幽默風趣也很用心,投影片都是能補充多少就補充多少,
老師下課的時候也可以讓同學去發問,非常親切。
再來推老師的生物題庫,是利用遊戲的方式快速整理重點且讓同學知道自己哪裡還不熟
這對於考前的同學是非常重要的,認知到自己哪裡還需要加強。

生化/于傳老師的課絕對是生化精髓中的精髓,大量濃縮重點,
加上老師非常有條理的上課內容、一些口訣及重點整理,可以快速掌握生化考點。
而且老師也不怕學生問問題,親切解答,和學生關係良好,讓學生完全沒有壓力的去問問題。
因為一般人比較少接觸生化這科,甚至我大學上過生化卻幾乎沒什麼印象,
多虧于傳老師讓我可以用尊有效率的方式捕捉生化考點

物理/金戰:相信很多後醫學生物理一定是罩門,
一開始的我要看懂英文物理題目一題就要花15分鐘,
而且高中時物理是我最爛的科目,但是通過金戰老師大量題目練習(課本考古、題本)
我成為看題目可以只抓重點閱讀就開始計算的能力,
這對於後西物化這場考科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物化大家通常都會寫不完,要怎麼有效看題、快速計算變成決勝關鍵。
金戰老師上課會從基本觀念著手,進行公式推導,
我認為公式推導對我來說很重要,
因為他會讓我對這個公式有一定印象,甚至考試真的忘記時,我可以從推導的過程想起。
金戰老師每兩週還會額外花時間來補習班給同學問問題
這段時間就可以累積一定的問題一次性問完,
線上的同學也不用擔心,因為老師線上回覆也是非常迅速。
物理要進步一定是大量刷題,大量問問題,
看看自己的算法跟老師有什麼不一樣,調整想法加快速度,
對此金戰老師完全可以符合想進步同學的期待。

化學/李鉌老師就是考題機器,可以很好掌握各個大考題目,
老師上課的筆記書是精華,考試看這本就好了,
課本裡的題目都是老師覺得非常精華的題目,一定要做熟!
老師每次上課都會出小考跟課後複習的題目,
化學也是需要大量刷題找手感、練計算的科目,
在出大量題目這一方面李鉌老師完全可以滿足同學。
再來大推李鉌老師題庫班,題目量多到一個哭哭
但是在考前這麼大量的刷題跟檢討,絕對是可以讓能力大幅進步。
李鉌老師也很親切,下課都能夠讓同學問問題,跟大家打哈哈,讓同學在緊繃的考試期間舒壓一下xD

英文/許俊老師對於想要快速上手後醫考試的同學非常推,
老師的舊加新背單字方式,讓同學可以對單字更有印象,
且老師的單字課本有題目,可以背完後1.2天再去寫題目,看自己還記了多少,且增加印象,
再來老師上課也會針對一些很像的單字做一個整理,可以讓同學更好的去分辨。
老師不論針對文法、閱測、克漏字,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每位同學一定都有基本的英文基礎,
但是想要快速在後西英文題目拿分,就可以參考許俊老師的方法,
我個人覺得蠻有用處的。老師人也很親切,不怕同學去問問題。

 
李得豪
原就讀學校 成大/生科
考取學校 114高醫-後西醫 

今年上榜高醫,想分享一下心得。

1.個人背景
2.筆試準備
3.面試準備
4.備考心態

我在成大三類科系畢業後就直接投入考試,去年當兵完來考,
中山備上(筆試257)高醫備取(筆試259、面試28上下),
今年再當一年全職考生,高醫正取(筆試286、面試29);中山備(筆試301)

今年高醫成績:
雙生119.25 / 物化113 /英文45.75+8(英檢)

今年中山成績:
雙生135 / 物化94.8 / 英文71.5

因為以前完整跟過課了,所以雙生選擇自己看書,
黃彪的生物課本細節夠多,夠熟課本的話要抓住高醫基本分不會太難。

于傳老師每年都會準備很多時事考點–像是最近的諾貝爾獎。
正課的內容也很完整,最推的是隨堂考卷,內容常會包含老師自己設計的題目或是大部分同學會忽略的細節,
如果沒什麼時間一定要寫完考卷。

化學我選李鉌,選的題目常常很符合高醫趨勢,今年完整跟課讓很多原本不太熟的地方都弄清楚了,
在平時練習時,我主要把老師的鑑往知來(台聯大)跟考卷(大多歷屆)寫完,
考前用題庫班b本(高醫內轉)題目強化實力。
另外,使很多人頭痛的有機,老師也有準備四堂課幫後西同學加強,整體來說想考高醫蠻推的。


去年在高醫正式練過一次,所以沒有參加後醫營,後來就是參加高元的模擬面試練習跟同學們自己練了。
模擬面試會有去年上榜的學長姐回來回饋,能夠快速找出自己的問題,很推薦可能進面試門檻的都去參加。


最後分享一下這一路走來的心得,
首先想要鼓勵今年差一點點的考生,你們真的很棒了,不論未來有沒有要再考,都先去好好放鬆、吃想吃的,
有時候運氣也是考試的重要因素,不一定是實力不足。
另外就是關於報名哪間,我個人聽過很多策略,像是四間都報名、只報中山高醫、甚至加報後中。
以我的狀況來說,個人不考慮公費,全報會影響讀書時間跟節奏(需要時間檢討,而且很累隔天可能要休息),
再加上清大備審準備的時間,所以只加報名中山,如果拿不定主意考哪間的話,可以參考我的例子。

 
李玟佑
原就讀學校 嘉藥/藥學系
考取學校 ☆ 雙榜 ☆
高醫-後西醫
中山-後西醫 

背景: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畢業,備考4年

成績:
中山正取:生生122 物化90  英文91 面試71.5
高醫正取:生生99.25 物化87.5 英文70.75 面試31.5

心路歷程: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考試與考型,
在努力三年後,我清楚知道以我的實力,要上公費後西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倘若想要正取高醫,我勢必要做出改變。

在過往的三年裡,生物這科對我而言一直是非常棘手的科目
雖然高醫生物考的不會很難,但普生內容繁雜,範圍又廣,
準備上還是非常的吃力又耗時,時常壓縮到念其他科目的時間。

黃彪老師的講義內容編排的有條有理,圖文精美,後醫會考的內容幾乎都掌握了
而且後面還有歷屆試題,非常適合自修。
我自己會在老師上課前先預習,這樣老師上課對我來說就是一次複習了,回家再複習時的速度會非常快,
結合老師上課的筆記與投影片內容作觀念整合,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本人也非常喜歡老師獨特的上課的方式,老師會在講解完每個觀念後,附上<考考你>,
讓學生知道歷屆試題的出題方向,也讓學生了解解題的脈絡

針對比較重要的概念,老師亦會整理成筆記,方便學生快速掌握重點。
雖然生物現場課有六小時左右,但在老師的細心整理與幽默的教學下,
下課後的我完全不感到疲憊,而是總能心滿意足的帶著整理好的知識回家,從容的應對晚上要複習的科目。

在考試最後衝刺階段,我會只著重在自己的筆記與老師講義畫紅線的地方。
為了配合高醫生物考型,我會額外去看campbell後面的詞彙表glossary的部分,
確認自己對每個生物單字都是熟悉的。
由於這些改變,我才能挪出更多時間去念其他科目,讓我能在考題變難的情況下,再次突破高醫面試門檻。

去年的我,面試分數只有28,離高醫正取只有零點幾分的差距,心理或多或少有點陰影。
我今年筆試並不是特別突出,在知道筆試成績的當下內心甚至有一度是慌亂的,
深怕自己又會因面試不夠高而重蹈覆轍。

但後來我換個角度想:雖然我筆試分數普通,還好有面試讓我有翻盤的機會,
面試就是老天爺給我的第二次機會,我必須好好的把握住。

我非常慶幸自己有參加高元的模擬面試,
高元不僅有準備講義讓我能在一週內快速掌握議題,
亦會邀請上榜學長姊來經驗分享並協助跑關,在每關結束後亦會針對我的盲點提出改進的建議與方向。
更重要的是,參加高元模擬面試的學員並沒有過多,
所以學生能在空閒之餘盡情的跟學長姐討論。
我自己就是抓準時間跟學姊討論各種題目回答的技巧,與自介的修改方向。

我真的由衷的感謝高元的行政團隊與回來高元幫忙的學長姊們,
沒有他們拉我一把,我很難有今天的成就。

給正在這條路努力奮鬥的你/妳:辛苦了,
這條路並不好走,走了四年的我傷痕累累,經歷過許多嘗試與失敗,
以及許多貴人的協助才有今天的我。
看著身旁的朋友們個個事業有成,結婚生子,買車買房,
而我還在補習班念TCA cycle,想必許多人跟我一樣,也有對自己的選擇感到迷惘的時候。
這時,不妨回想當初選擇行醫的初衷,它將是支持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另外,我覺得保持正向樂觀與積極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得知筆試成績普通後,對面試的轉念,以及找朋友與學姊練習面試的積極性,
很大程度決定了我最終面試的表現,成為我上榜的關鍵。

正是因為這條路不好走,才賦予了值得走完的意義。

 
王佩瑜
原就讀學校 高醫/運醫
考取學校 中山/後西醫
中興/後西醫 

我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
今年四間學校都有進入面試,最後錄取中山、中興兩間學校,
在備考的過程受過很多學長姐、同儕、老師的幫助,希望這篇心得能幫助到正在備考的考生們。

生物—對我來說,在準備生物這科最大的困難是範圍很大,
我是一個比較不會自己抓考試重點的人,
而黃彪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會清楚的把每個重點都告訴我們,有些重要的內容也會寫成筆記,
讓我在準備的時候很明確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一定要背,而什麼是出題機率相對小,
可以自己斟酌要不要記的內容。
我想這對於考後西醫的考生,在需要準備五個考科、內容那麼多的情況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很喜歡老師上課的時候會用講一個段落就安排一些題目的方式,
可以讓我立刻知道這個知識點會如何呈現跟包裝在題目裡,
同時也會覺得其實題目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恐怖。

今年我有參與黃彪老師的題庫班,我很喜歡老師用Kahoot的方式上課,
需要在時間壓力下回答問題,讓上課多了一些趣味同時也能複習到重點知識,
並且老師也會解釋每個選項,看到大家錯比較多的題目也會更詳細的帶我們再次複習。

生化—我真的非常推薦于傳老師!
我是個完全沒有生化基礎的人,常常問一些很奇怪的問題,
但老師永遠都會非常親切的回答我的問題,而且回答的非常仔細,剛開始準備的時候,
生化對我來說像很多個小點般零散,但我在老師的回答裡,把這些觀念慢慢的串成一條線。

而老師的上課方式就是會把重點都寫成筆記,
在複習的時候很容易抓到核心重點,在上課前會有小考考卷,老師也會逐題檢討,
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也都會趁下課的時間去跟老師討論。

我覺得生化是一個很有邏輯推理性的科目,
所以在整理筆記時我很注重各單元的連貫性,
我的做法是我會在每個代謝流程裡去找這個中間物是不是在其他地方出現過,
然後畫成一張把所有代謝都串在一起的流程圖,
在考試前我就會默寫這個流程圖跟畫一些重要反應物、產物的結構,
我認為一定要能完全自己默寫出來才代表有記住,
題目的部分我是優先從考古題跟老師的小考著手,並且做錯題本,考試前就一直複習這些東西。

化學—李鉌老師會把每個觀念都講得很仔細,尤其是我很喜歡老師上酸鹼的單元
我之前都把酸鹼的每個公式分開死背,但常常會忘記公式或是看到題目就當機,
經過老師講解以後會歸納出一個解題流程,我也開始有自信挑戰酸鹼的題目。

老師的課本習題跟小考題目都非常經典,都是以考古題常出的觀念為主,
我認為物理化學這張考卷必須要在100分鐘寫90題,
其實重要的不是去鑽研多艱澀困難的題目,
因為在急迫的時間跟考場壓力下,真的在考場面臨一個完全沒看過、看起來就很難的題目,
大部分考生第一選擇應該都會是先跳過,有時間再回來想,
所以更重要的反而是把握那些常出的觀念,他或許會包裝成不同樣子的題目,
但只要平常訓練足夠,其實都能在看完題目以後連結到他想考的觀念,就能把握分數。

我覺得老師是個很溫暖的人,
我是個比較安靜的學生,但老師每次看到我都會跟我打招呼、關心我,
找老師問問題的時候老師也會很有耐心的講解。

英文我是選擇張文忠老師,我很喜歡老師用拆解句子的方式來教學,
不管是對於閱讀測驗還是文法都很有用,老師的字根字首對於記憶單字也很有幫助。

我想分享一點自己在準備英文這科的方式,
我不是英文程度很好的學生,在備考的過程中我會撥時間看一些國外的新聞,訓練閱讀能力,
我發現這讓我不止在英文這科閱讀速度變快,甚至對於其他考科的閱讀速度也提升不少,
單字的部分我先著重背考古題的單字,接著才是老師的單字本,
因為單字的範圍太廣了,我覺得這讓我比較能抓到考試的重點單字,
我會把考古題裡面不管是閱讀測驗還是單字題,
只要是我不會的單字我都會輸入到歐路詞典裡,在搭車的時候就能多少背一些。

我很推薦補習班的模擬面試,我其實沒有很擅長面試,
所以我覺得多練習讓我比較沒有那麼緊張,
並且在模擬面試完也能直接得到學長姐們的回饋,知道自己還有哪裡需要加強的。

在準備面試的過程中我花了很多時間跟自己對話,
我回想從小到大我是一個什麼個性的人,我做過哪些事,我的感受是什麼,
我用很多形容詞把這些東西記錄下來,把這些個性、事情、跟我為什麼想要成為一名醫師連結在一起,
雖然後西醫的面試分成很多關、各式各樣的題型,但真的會發現其實這些問題最後都是想問,
你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今天你會來這裡,而這也是在回答的內容裡一定會跟別人不一樣,
只屬於你、別人拿不走的東西,並且我也特別把我的缺點寫下來,
然後思考自己做了什麼去改進,並不一定只能講自己有多少優點,有時講自己的缺點,
告訴考官自己做了什麼努力去改變,
不管最後有沒有成功改變這個缺點,過程中的努力跟自我覺察反而是更重要的事。

我在考完筆試到面試中間這段時間看了很多書,
我也很推薦大家能多看書,因為時間沒有很多,所以我著重在看了很多醫師寫的書,
包括有偏鄉醫師、無國界醫師⋯各種不同醫師寫的書,
我會把很打動我的句子記在手機裡,因為有時候是內心的感觸不知道如何表達,
但看到別人寫的一句話就會突然有「啊!我就是想這麼說!」的感覺。
多看書這件事,確實也幫助我在今年面試。
遇到題目的時候,我就會很真誠的看著考官,
把我在書中看到的一個讓我很感動的小故事告訴考官,並且告訴他,
當我未來成為一名醫師的時候我也會這麼做。

在對於準備比較理性方面的面試題目,我的做法是我會畫成一張心智圖,
例如說以健保相關的議題為核心去發散,我會聯想到什麼,
然後各方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麼,該怎麼解決問題,我的看法是什麼,
這樣在看到題目的時候就會很自然的知道自己有幾個思路可以說,
並且我也有特別去了解目前政府或是民間團體有推出什麼解決措施,
因為在沒有相關經驗的情況下,我們能想到的解決方式大多很相似,
但在查找這些資料的時候,我就常常有「喔!原來還有這種解決辦法!」的感覺。

最後,很感謝這一路上幫助過我的老師、學長姐、還有備考的好夥伴們,
備考的過程很辛苦,但因為有了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勇敢且堅定的向前,
也祝福現在正在備考的考生們都能成功的完成自己的目標,去到想去的地方!

 
 
蔡凱岳
原就讀學校 中山醫/職治
考取學校 114中山-後西醫 

●物理:金戰老師
物理這科對我而言,需要花許多時間理解觀念與計算。
此外,考試的形式需要在相當有限的時間內,理解題意與完成運算。
老師上課時,會先把講義上的觀念與公式做解說與推導,讓我了解其中的原理,
接著會藉由例題的演算把剛剛講解的觀念做結合,
讓我知道這題主要的核心概念與想要測驗的內容是什麼。
老師也會在黑板上分享自己概算的技巧,這部分可以讓我知道要如何精簡及估計自己算出的數值。
今年老師幾乎兩個星期左右,就會到補習班讓同學問問題
同學可以和老師討論自己不懂的地方,
畢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的會遇到一些困難,
但可以藉由和老師討論與請教的過程中,釐清自己不會的部分,這個部分幫助我很多
很開心能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上老師的物理課,學習很多知識及聽到老師分享的想法,很感謝老師!

●化學:李鉌老師上課筆記書,會把各章節重要的觀念與公式放入,
不論是在上課還是往後做複習時,可以迅速抓住考試重點

老師在上課時會把觀念及公式講解,接著穿插題目,
把考過的相關考古題做說明,讓同學可以抓住考試出題的方向。
計算方面也會介紹一些速算的方法與數值估算的技巧,
畢竟在考試時,題目量多且又是英文命題,如何縮短計算時間與閱讀題目的方式就相當重要。
另外,老師在講解題目時的一些解題技巧,對於我實際在解題時有很多的幫助,
聽講與思考老師的解題策略可以讓自己的答題更進步。
此外,一定要實際動手算,才會知道問題在哪裡,並從中學習和進步,這也是我覺得很重要的部分。

 ●生物:黃彪老師真的是讓我印象深刻的生物老師
老師的講義是彩色印刷,這個部分可以在吸收知識和看圖的方面得到很大的收穫。
老師在上課時,會把講義上的重要觀念放到投影片中做說明,並在上面幫同學做筆記。
此外,也會幫同學在黑板上整理板書,讓我可以了解到一些重要觀念的整合,還有一定要會的觀念。
老師會有考考你的部分,也就是在講解觀念後,放近年考古題讓同學練習
這部分可以先自己思考一次,看會選哪個選項,接著老師會做講解,這樣也會對於剛剛講解的觀念,
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命題有更多的了解。
考考你中,老師的解題思路與選答案的技巧與關鍵,
我覺得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一遍,這對於自己在解題時會有很多幫忙。
老師會在上課時,適時和同學分享一些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想法,且也會勉勵同學,
我覺得老師這些話,真的讓我有很多不同的思考想法與感觸,幫助我很多。
其實我大學時就有上過老師的普生課,當時對於老師的講解與板書就印象深刻
如今考後醫也是,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能上到老師的生物課,很開心也很感動,
謝謝老師陪我一起追求理想!

 ●生化:于傳老師在講解生化的許多概念,
從相關物質的結構與功能、分子生物學、代謝等,做了很詳細的解說。
上課會帶同學把講義中的觀念先做解說,接著把重要的文句畫線與註記筆記。
此外,會為同學整理板書,板書的內容結合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可以讓我很快抓到觀念與重點,
不論是初次學習,還是之後複習,都有很大的幫忙。
講義內容也會收錄近年考過的考古題,幫同學做講解,下方有老師寫的詳解,可以了解老師的解題思維。
今年上課時,老師出題的小考考卷,題目內容可以協助我把不懂的觀念弄清楚。
老師在表達的過程說明得很完整,把概念說得很清楚,且在一些說明中讓人彷彿有進入現場的感覺,
這樣的表達對於生化這科的學習很有加分的效果。
老師有時會分享一些自己的觀點及人生故事,還有勉勵的話語,
我聽完其實很感動而且印象深刻。
學習生化的過程中,可以聽老師解說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真的收穫很多,
追尋理想的過程中有老師的協助,且幫我指引方向,很感動也很感謝!

●英文:許俊老師—這科單字的背誦,我覺得是許多英文題型能力的基石。
而文法部分,把觀念理解後,要把相關的歷屆考題做練習,
不會的部分或是覺得為何不能選哪個選項,可以詢問老師,
在這樣的過程中,把自己不會的觀念弄懂,且藉由老師的說明,讓自己可以從中學習老師的解題經驗。
不了解的部分,我覺得和老師詢問後,可以讓自己的觀念更清楚。
此外,老師也有整理考古題並把題型分類,寫測驗題目的解說,讓同學在練習後可以自己檢討不會的地方。

 
宋廷緯
原就讀學校 高醫/護理
考取學校 高醫-後西醫